下好“一盤棋” 抱團謀發展
——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合力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僅“一河之隔”,廊坊北三縣總面積12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9.4萬人,經濟總量超千億元,是廊坊發展的“領頭羊”,更是對接北京的“橋頭堡”。2020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為推動通州和北三縣協同發展進行“頂層設計”。
聚焦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功能和產業,廊坊北三縣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對接協作,探索與通州區合力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打通“血脈”,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9月7日早7:20,家住三河燕郊歐逸麗庭小區的劉書國從小區門口坐上京津冀定制快巴,40分鐘便到達目的地——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永安里。
“坐跨省公交上班起碼要一個半小時,現在坐上定制快巴,網上購票系統自動識別身份信息遠程安檢,乘車時可快速通過進京檢查站,省時省錢?!眲鴩f,現在這趟快巴成為他跨省通勤的首選。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7月25日,三河(燕郊)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正式開通運營,可以根據乘客需求靈活設置站點,有效緩解了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時間長等問題。
9月6日上午,廠通路(河北段)橋梁引道工程現場,工人開動推土機、挖掘機,正在進行的路基施工已完成60%。
廠通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的重點項目,起點為北京市通懷路,終點與大廠現狀廠通路相連接,全長約7.9公里,其中河北段約0.9公里,包括橋梁引道工程、橋梁工程、公安檢查站3個項目,竣工通車后將成為大廠進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聯絡通道。
“目前,橋梁引道工程接近尾聲。橋梁工程將委托北京方面統一招標建設。廠通路建成后,大廠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的距離將縮短至4公里,通勤時間節省15分鐘以上,進一步便捷兩地居民出行?!贝髲S回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科副科長王海斌說。
京唐鐵路10月份建成通車,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三河段加快建設,4條跨界道路進入實施階段,安石路香河段道路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神威北大街、通寶路香河段前期工作穩步開展……今年以來,北三縣與通州交通互通工程緊鑼密鼓。目前北三縣與通州區對接道路達10條,通達公交線路30多條,外聯內暢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完善。
產業協作,激發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動能
9月7日,筆者走進位于香河機器人小鎮中科智創科技港內的北京北德電氣公司,標準化廠房內生產設備已經安裝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預計10月中旬將正式規?;a。
“優越的交通位置和優質的配套服務是吸引我們的重要因素?!惫炯夹g部負責人陳安洪介紹,公司主要從事低壓斷路器、工業控制和智能家居等成套設備的生產,2020年從北京遷至香河。
作為園區運營方,中科智創(香河)科技港是由中國科學院旗下的北京中科鈦領集團和河北豪辰集團共同合作成立的科技創新型服務平臺,目前簽約面積達3.7萬平方米,入駐率達到70%。
實現“一體化”,形成有序分工協作的產業發展格局是關鍵。對接城市副中心主導功能,廊坊科學確定北三縣高端服務、文化旅游、科創服務、現代制造、生態支撐的功能定位,著力打造“科創燕郊、智造三河、商務大廠、文旅香河”縣域經濟名片。
9月15日上午,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舉辦,分別在通州區、廊坊市設立分會場。會上,37個合作項目成功簽約,意向投資額約280.66億元,包含營商環境、產業、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四類項目。
自2019年以來,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已連續舉辦四年,累計簽約項目161個,意向投資額累計1080億元,涉及區域開發、城市更新、科創基地、軌道交通等領域。
“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片產業”。廊坊市著力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積極推動制造、配套服務等環節深度協同。
重點承接北京高端生產要素外溢的香河機器人小鎮已簽約企業150多家,逐步形成鏈條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集群;大廠影視小鎮運營6年來,拍攝錄制央視、各大衛視、網絡平臺的電影、電視劇等百余部作品,構建了一站式產業服務體系;三河與北京攜手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借助中科院等科技資源,整合域內高校、科研院所,打造“大學+科技+產業”新格局……依托北京科創資源優勢,北三縣加速打造“北京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科創服務新高地,構建分工合理、上下游銜接的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
服務共享,釋放一體化民生“紅利”
9月5日一大早,北京華勝動力商貿有限公司香河分公司工作人員季忠梅來到香河縣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公司營業執照。
“人在北京,就可以申請注冊地在北三縣的企業營業執照,網上提交、異地辦理,特別方便我們這些兩頭跑的公司?!奔局颐氛f,種種便利條件讓他們對公司在河北的業務開展更有信心了。
2021年5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廊坊市人民政府三方代表正式簽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廊坊臨空經濟區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聯動機制框架協議》,以服務“通勤人員”和項目疏解承接為重點,共推出453項高頻便民事項和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區域通辦”。
今年4月,由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共同發起,組織廊坊臨空經濟區、廊坊市北三縣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武清區、寶坻區、經開區,研究上線“區域通辦2.0”升級版,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務服務協同聯動機制。目前,政務服務“區域通辦2.0”公共平臺已完成系統開發,廊坊北三縣已上線68項高頻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試運行。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兩地“擰成一股繩”,在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旅游等諸多領域實現“同城”共享,公共服務落差逐漸縮小。
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正式實現互聯互通,交通航道的一體銜接開啟京冀兩地共建大運河京冀段旅游帶的嶄新篇章;
作為京津冀養老試點單位,三河市燕達金色年華養護中心憑借“醫養結合”新模式,吸引5000多名老人頤養天年,其中9成以上來自北京;
延伸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北三縣與北京市簽署了教育發展合作協議,建立了13個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在校際合作、教研管理、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
讓廊坊的百姓在家門口能看“大病”,北三縣已與北京5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其中,潞河醫院、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等醫療機構與北三縣醫療機構組建醫聯體。
此外,北京環衛、北京熱力、北京建工、北控水務等京企參與三河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京標服務”正加快覆蓋北三縣,為兩地百姓釋放出一體化發展的民生“紅利”。(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孟憲峰、周禹佳 通訊員趙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