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我市新能源成為能源保供增量主體
建設清潔高效多元支撐的新型能源強市
在隆堯縣山口鎮“農光互補”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直流電壓。馬鳳山攝
本報記者 周林 通訊員 王燕玲
近日,在隆堯縣大張莊鄉楊家窯村安裝有“光伏發電”的大田里,村民正在收獲綠甘藍、白蘿卜等蔬菜,藍色的光伏板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楊家窯村這一占地1200多畝的“農光互補”項目,是隆堯縣引進的萬畝“農光互補”項目之一,上面搭建光伏板發電,下面種植農作物,做到了同一塊土地多重效益。
2020年以來,隆堯縣根據地理情況,先后在東良、大張莊、山口等5個鄉鎮14個村推廣“農光互補”綠色發展模式。目前,總投資20億元的400兆瓦“農光互補”項目已裝機投產,年發電量50.2萬兆瓦。
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打造“發、輸、儲、用”全產業鏈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確定的中心任務和奮斗目標,按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安排部署,結合我市發展實際,市委十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清潔高效、多元支撐的新型能源強市建設。
我市把新型能源強市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邢臺實踐之一,明確提出到2027年,風光發電總裝機達126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達460萬千瓦,光伏裝機800萬千瓦;邢臺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并網;推進微電網(分布式+儲能)建設,建成多元制氫體系,擴大氫能應用領域;推動“可再生能源+儲能”深度融合,推進智慧電網建設。到2035年,新能源成為能源保供增量主體,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形成穩定可靠的能源產業鏈、供應鏈。
“今年,我市按照省要求清理規范光伏復合項目,嚴格落實用地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確保農業與光伏產業互補共贏?!笔邪l改委副主任程運錚介紹,我市統籌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積極申報2022年省級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寧晉縣獲得批復;落實信都區等3個國家級試點周報制度,持續推進建設進度,累計完成并網10.39萬千瓦;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我市64個地熱能項目被列入省地熱能存量項目備案名單。同時,搶抓機遇,超前推進我市抽水蓄能項目建設,邢臺抽水蓄能電站提前完成核準,成為全省第二個取得核準手續的抽水蓄能項目。
圍繞設定的目標,市發改委將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大力挖掘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能源規?;{,構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集中式建設與分布式開發并舉的光伏發電發展新格局,推進風電開發,有序發展地熱能。搶抓國家支持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以邢臺抽水蓄能電站為首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實施。
提升煤炭綠色化發展水平。強化煤礦改造升級和智能化建設,推進煤炭開采現代化、綠色化水平。多元化渠道保障煤炭資源穩定供給,完善煤炭資源應急儲備制度,加快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有序開展現有電力設施的更新替換,增強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消納能力,提升供電安全性可靠性。提升電網智能調度運行水平,在保證電網安全前提下優先調度新能源電力。鼓勵發展區域微電網,深化“新能源+儲能”發展機制,促進源網荷儲智慧協同和各種能源綜合協調經濟高效運行。
深化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加快推動高碳能源減量替代,合理管控石油消費。加快推廣清潔能源應用,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廣建筑節能。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新型能源強市建設目標如期實現?!背踢\錚說。